為什麼被稱呼為 上帝的部落 呢?
是因為居民的信仰?
還是因為這塊遠離塵囂的雲間淨土?

2006.司馬庫斯

部落裡只有低度開發的物質水準,雜亂的鐵皮屋頂,木造的教堂跟斑駁枯槁的門牌,連洗手台都是原始而樸拙粗雕而成的原木塊。

我的手機沉睡在攝氏八度的近午寧靜時空裡,台電跟中華電信,千迴百轉拉上來的雜亂電線,還有幾顆懶散躺在建物頂端的碟型天線,才能夠讓你依稀觀察出來,這裡是2006年文明台灣的邊陲地帶。

村裡的狗兒,沉默到讓我有點訝異。通常山上人家養的土狗,十隻有九隻都很慓悍,對入侵領域範圍內的陌生人,狂吠已經算是客氣的了,這裡的狗兒,只是冷漠地看著我走過,即使吹著口哨試圖跟它們拉近距離,也沒半隻跟我搖尾巴,尊嚴與冷漠,依稀可以從狗兒的表情裡看出來。

走到神木,得要花數個小時的時間。居民為了要改善生活,從密如城牆般的竹林砍出一條路來,為的就是讓登山客,可以走到神木群。觀光資源的引入,對偏遠部落的貧脊而言,無異是重要的活水來源,畢竟基本生活雖然可以靠山吃山,但是醫療/教育/基礎建設等等問題,還是得自力闢出一條財源,這大概也是當初,村民在山間辛苦尋覓而來的最佳解法吧?

我終於明白,為什麼村裡的狗兒,不會對著我狂吠了,因為要習慣假日蜂擁而至的登山客,才有資格繼續在村裡存活。村民也一樣得要忍受外來者的喧囂,未能入境隨俗的唐突,還有留下的垃圾,才能夠換得物資上的改善。過去印象中原住民如果少了酒精的催化,就不太容易主動對陌生平地人展現友善,至少不像平地人一樣地應對客套,但我在這裡遇到,迎面而來的村民,五個有四個都能夠面帶靦腆友善的笑容,跟你像鄰居一樣地問好,我沒有說”十有八九”的原因是,當天看到的村民大概還不到十個。成人大概都到山裡討生活去了,或是根本就人口稀寥。想要在山林間謀生,繁衍下一代,畢竟還是比,有系統整合資源的平地鄉鎮更加不易。

看過一篇文章,作者在屏東某山區進行田野調查,傍晚偶遇兩位喝得黑臉透紅的山青,對方熱情地歡迎他去家裡作客,繼續續攤把酒言歡喝到半夜,盡興沉睡到天明,醒來之後卻判若兩人,冷冰冰的態度,甚至帶著點防衛自我的敵意。作者在後續的山中訪談行程裡,才慢慢能理解其中原委。

山上討生活,對平地人來講,簡直是苦行僧的修行。
但是山下的生活,對山地原住民來講,更是惡路險巇的水泥叢林。

爾虞我詐的漢民族社會,讓遠離青山綠水的原住民,更加遠離了上帝。只能在社會邊緣出賣勞力,尊嚴,甚至靈魂。愁與酒,成了惡性循環的枷鎖,所謂文明的洗禮,似乎帶著強勢群族的自大,即使留在部落的居民,都無法隔離,拒絕平地勢力,以及物慾誘惑的進入,只有在心裡築起一道高山峻嶺,才能夠繼續遁世。

司馬庫斯的神木,不是在偶然間發現的。而是在族人共同努力尋覓,辛苦找到的觀光資源。他們需要來自平地的觀光客,才能繁榮改善社區的生活,需要維持山路的暢通,才能夠將農作配銷到平地。需要族人的共識,自律與付出,才能夠在純樸與文明之間取得平衡。他們的思考與努力,值得外來者去尊重與尊敬。

下次當你走進司馬庫斯....上帝旨意所引領的部落,
請留意,學習,這小小山村跟大自然共處的謙抑,對純真的堅持,對文明的自制。

相簿:<<其他的照片連結>>
官方網站:<<司馬庫斯>>
延伸閱讀:另一座山上的雲間故事:<<清境農場的雲南人>>
捐電腦,送愛心到司馬庫斯,耕莘文教基金會,電話(02)2368-3880轉318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