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我年紀相仿的人,可能都聽過<港都夜雨>這首台灣早年社會的大眾小調,黯淡街燈映著水波微光,綿綿細雨飄過討海郎,行船男兒,江湖漂泊的酸楚心路,該是多麼令人動容的淒美浪漫啊!

事實上,我到過基隆三次,沒有一次下雨。

第一次是很小的時候,爸爸出差帶著我,從未看過的輪船的我,興奮地對著忙碌的碼頭大喊,好大好大的船,還會噴水。跟港邊舊房子的展示窗裡,懸掛的巨大魚骨頭一樣,新奇而深刻的回憶。

第二次是,上班族的可貴連假裡,從花蓮開車到淡水,想去逛逛廟口小吃,印象中有吃了(不怎麼喜歡的)鼎邊銼,四處亂晃,還刻意去尋找那個擺放大魚骨頭的房子,當然記憶永遠追不上時間的改變,踴擠喧囂的街頭,讓茫然的客途遊子,迷失在現時的座標與遙遠的回憶中。

第三次是現在,我擠過摩肩擦踵的廟口夜市,洶湧如潮水般的盡是陌生臉孔,走下狹窄的地下道,迎面而來的是蒼涼宏亮的走唱歌謠。走進碼頭邊幽暗無人的廣場,遠遠望向高樓林立的飄邈燈火,千帆過盡的慨然,卻只有在心裡出現。

2006.基隆
c744397af286f73861eb0d73b655e788



26998458feca038ff1434b8c604ed1e2




真正發現台語歌曲的好聽,是在服役的時候,在這之前的聽歌習慣,只有三十五元一張的<學生之音>黑膠唱片,匯集電台點播當紅的CashBox跟Billboard排名歌曲,這才叫好聽的旋律,台語歌曲是老貨仔跟台客才在聽的「低俗萎靡而又難以入耳的鄉村音樂」(國中導師說的)。這種偏見,一直到當兵時,有機會聽到連上弟兄引吭高唱的台語歌曲,尤其是原住民的天賜好歌喉,簡直讓人感動莫名,後悔自己怎麼會對台語歌曲,抱有這麼誤謬偏執的狹隘排斥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