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世鈞,我們都回不去了"
這是張愛玲女士在"半生緣"小說裡最經典的妙筆台詞。

如果是你的雪巴嚮導,在窮山惡水間對你講的話,"我們都回不去了",聽起來會毛骨悚然顫慄不已。如果是描繪半生滄桑,哀怨淒婉的動人小說裡,女主角對著十八年後終於重逢的男主角說,"我們都回不去了",你要相信女人的直覺,這段緣份已經是前世的回憶了。

話說二戰時期有位蘇格蘭女孩,因為對法文的熟捻,而被英國特務組織吸收擔任雇員,也結識了英挺的飛行員,戰爭容易催化激情,因為誰也不曉得明天是否依然屬於自己,所以兩人迅速陷入熱戀互許終生,然後飛行員出任務到法國淪陷區上空,座機被擊落生死不明,女孩因此毅然加入敵後作戰單位,空降到納粹/維琪政府的危邦險地,幹起命不保夕的間諜滲透工作。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為了尋覓跟營救愛人,所以與法國地下游擊隊合作的期間,都想盡辦法打聽飛行員的下落。造化弄人,在她跟當地游擊隊長出生入死的朝夕相處後,又愛上了這位熱情的法蘭西帥哥,革命情感還真是害人的麻煩東西。所以戰末當這位百劫紅顏回到倫敦,轟炸成廢墟的街廓裡,意外地與生還飛行員重逢時,她淚眼汪汪地說:

"歐買打鈴,我們都回不去了" (設計對白)

然後跟這個心碎的二愣子飛官說拜拜,頭髮甩甩大步地走開。
投入法蘭西帥哥的懷抱,纏綿擁吻。The End。

這是蝦米三流編劇寫出來,騙錢用的蹩腳劇本?你也許會這麼說。

我還記得在十七八歲時,經常從育才街騎單車到南華戲院,奢侈地大老遠去看一票兩片的二輪電影,模擬考當前亦然義無反顧。有次衝著某位德國名導(連名字都忘了)的經典名片"莉麗瑪蓮"而去,看完也是這麼說的。因為對女主角的評語就是"女人真奇怪",實在難以產生認同,當年的感慨是,未免太善變了吧?都熬過戰爭洗禮重逢了,卻還要始亂終棄。

前面說的故事,是"Charlotte Gray"(戰地有情人)原著改編電影的"機車版"本事。這部電影的DVD片盒擺在租售店的架上,我來回走過隨手拿起來翻看,然後又擺回去的期間超過一年以上。最近為了想看"英倫情人",湊足三部舊片NT$140的套裝優惠,終於順手把它帶上櫃台租回家。那我廢話了這麼多,到底這部電影好不好看?

我慘了....我竟然覺得好看....是不是我開始女性化?變得不男不女了呢?連張愛玲的名言,都會怦然靈犀,莫名感動認同了起來。

該是因為我老了吧,年過四十如果還對女性的愛情觀點一無所知的話,實在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。為了拯救情人而歷險投入劫難的女主角,反而在烽火下救贖了她自己的心靈,讓她發現了另一顆更該去愛的心,也讓她找到了自我,所以舊情人已經無法再是愛人了。

男人說,我已經不愛妳了,但如果妳變成林志玲,我會考慮看看。
女人說,我已經不愛你了,變成昔時海誓山盟的初戀情人也一樣。

因為,我們都回不去了。


本文圖片來自:
http://charlottegraymovie.warnerbros.com


男人的愛情觀,是堅貞唯一,性愛觀則是倒過來能和平博愛的最優。
女人的愛情觀,是溫度決定一切,性愛跟麵包則是最能助燃的最好。
當然這是通則,不是絕對,只是你很難在近代文學/戲劇作品裡看到例外。
那王寶釧/孟姜女這類呢?一來年代久遠,二來女性意識解放前的不算數。而且可能根本就是父權時代,教忠教孝三作牌男人掰出來的故事。
"Charlotte Gray"的導演,是澳洲新浪潮電影的教母級女士Gillian Armstrong。她特別用開場的火車穿越大片薰衣草原野的紫色,跟終場時色調呼應,喚醒觀眾這是個倒述的故事,如果我沒看導演說明的話,還真是沒人提醒這個安排,比起其他男性導演對色調運用的重口味,也許這是男人看不懂的女性觀點的隱喻象徵吧?原著小說跟電影間最大的不同,就是小說裡女主角是跟飛行員團圓,電影裡則是說拜拜跑去跟法國帥哥在一起。我覺得這是本片的價值之一,戰火下所改變的人性。
紐澳地區來的導演,能夠在世界影壇出人頭地的,都該是菁英級的好手了吧?至少我看過的,能夠"琴韻動我心"的珍康萍<鋼琴師和她的情人>,能夠"把一個很長的故事慢慢優雅地講給你聽"的彼得傑克森<魔戒>,能拍出"宮崎駿動畫真人版少女電影"的妮琪卡羅<鯨騎士>都是如此。
到底中文片名是"戰地有情人",還是"戰地有心人"?我看架上的封面寫"戰地有情人",百事達的片盒打的是"戰地有心人"。好了,管它的,反正這部好看電影叫做"Charlotte Gray"就對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