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日在家裡邊吃飯邊看電視,節目正在介紹,太武山舊筏灣部落原住民重返祖靈故居,部落長老帶領採訪隊拍攝已荒廢的國小原址,眾人正圍著只剩石墩的升旗座。主持人發現石墩四面都刻有字樣,繞到側面,興奮地大聲唸出上頭的刻字:「這一邊也有,『毋志在莒』!」

站在旁邊的節目製作人,忍著笑糾正她:「是『毋忘在莒』啦!」

我也笑得很開心。當然囉,嘲笑別人的無心之過,是有欠厚道的行為,更何況是面對,碑文字跡隨著風霜而斑駁模糊的辨識錯誤,但是對這種錯亂之後,倒置原義的喜劇效果,實在會忍不住噴飯。覺得那位主持人,年輕到十分坦率可愛,所以必須強調這純粹是就趣味的觀點來看,毋忘在莒的這個改編版本笑點,甚至比某些壯陽藥品廣告的揶揄厘趣更加雅俗共賞。

不過看完該節目後,也有點心驚,原來那個時代已經如斯久遠,渾然不知當代年輕人已經不熟悉這句成語了。跟我年紀相仿的人,是很難把「毋忘在莒」看成「毋志在莒」的。因為這曾經是一個制約已深的忠誠指標,從小上課考試要用到,寫週記要用到,莒光日心得報告當然也要用到,都已經定型成習慣不做他解了,驟然在無意間發現,某個凸槌錯誤竟然捅破平日習慣,心情就好像,進了廁所才發現褲子的拉鍊根本沒拉上,暗地心驚自己到底「現世了多久」。

前些時候看了<三城記>裡的另一篇文章,勾起了某個遙遠的回憶:在戒嚴時代某年的十月三十一日,中視監製的三台聯播紀念節目裡,電視畫面正在特寫偉大領袖的民族救星慈祥笑容,全國觀眾,如果沒睡著的話,都看到螢幕上出現了,不可思議的一行字幕:

「大哥,大事不好了!」

ap_20060518042725870ap_20060518040925921
ap_20060517044531201
以上三張圖片引自Ray兄的<三城記。一定要解放台灣>

那時候電視節目的台詞字幕流程控制,跟現在數位時代的準確自動化差多了,工作人員處理下個戲劇節目的台詞出錯,而且在「最糟糕的時候」播了出來,結果引來警總的浩大搜捕隊伍,旋踵把電視台圍成鐵桶,人員管制進出,務必得揪出這個隱身在媒體裡的叛國現行犯。

這件事我都已經模糊到接近遺忘了,但是看完該文之後,逐漸喚起記憶,在事發之後的幾年間,記得都還有街頭巷議在流傳,說當事人被槍斃啦,當事人被抓去綠島啦,或是說終於抓到為匪宣傳,潛伏多年的匪諜,等等各種繪聲繪影而且無法被證實的聳動「聽說」。當然沒有人會在公開場合,談論這種禁忌的話題,在那個久遠而且封閉的年代。

也許,越是封閉壓制的社會,越駭人聽聞的故事就越容易甚囂塵上。其實「毋志在莒」跟「大哥不好了」,一樣都是電視節目出毗漏,單純只從幽默的層面來看,這兩件事或許都可以有「一笑置之」的機會,只是時代不一樣,引發的效應就截然不同了。


2006.台東.綠島
IMG_2692
IMG_2687
IMG_2702
IMG_2714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