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終於看過《阿凡達/Avatar》了,會說終於,是因為這部電影,從詹姆斯.卡麥隆放風聲,直到院線上映,實在是漫長的十來年,至少我心知,自己十年前白頭髮還沒現在這麼多,真夠漫長的了。

詹公十年磨一劍,總讓世人有許多期盼,希望這把劍犀利無匹,這是人心想望沒錯,不過,名劍要能蓋世屠龍,還想要切西瓜兼刮鬍渣,就有點想太多了。看過預告片的人,明白《阿凡達》不會演出一個讓人人都沈醉欣悅的故事,但看過全片的人才知道,預告片並沒有完全透露,這部電影令人心醉的魅力在哪裡 ... 在迷人的潘朵拉異星,在 3D 版的本片裡。

《阿凡達》的 3D 呈現,屏棄了以往,近迫眼前的誇張角度、可笑 3D 層次感,比較接近正常視覺的立體感受。三十幾年前 3D 國片《千刀萬里追》裡,東廠錦衣衛耍血滴子飛出銀幕,能震懾住童年時的我,三十年後好萊塢如果還只能這麼耍,未免太不長進了。《阿凡達》的 3D 技術只有一個缺點,或可能是我分到的眼鏡鏡片品質不佳,讓我有某些場景清晰度不夠的抱怨。

我還是推薦沒看過的人去看 3D 版,因為《阿凡達》絕對有資格當電影工業的里程碑,動畫擬真與立體技術上舉世披靡,就因為銀幕上的一切讓人無暇分辨虛實,垂直與遠近的奇觀絢爛到爆,劇本重要性相對被我淡忘,我不會去在乎,原始部落被歌頌過頭的美好,「傑克很忙」焚膏繼晷的荒謬,「騎大隻的比較猛」與「螢光水母」的神蹟疑問,這些都是切西瓜兼刮鬍渣的小節而已。《鐵達尼號》當年把虛偽貴族跟真誠庶民劃成刻板對立,在《阿凡達》裡依然有,冷血企業帝國不敵大地唯美性靈的誇飾嫌疑。

這些缺點沒那麼刺眼,對我來講,美麗如真而又完全夢幻的潘朵拉異星,才是讓我心潮澎湃的重點。我總覺得,《阿凡達》像是科幻版《教會 / The Mission》的復仇續集,配樂與場景的壯麗,兩部電影等量齊觀,但看過《教會》讓人心頭沈重,只留衣不蔽體的部落殘存孩童逃向河源叢林,讓散場觀眾心中保留丁點暖意是不夠的,得像《阿凡達》這樣狠K傲慢強權才會爽。沒錯,它就是如此的一部爽片,讓人感官滿足,心馳神往不去苛求寓教於樂,不去挑剔邏輯盡善;人類文明演進史上真實地造了太多孽障,在虛擬的宇宙史觀裡,需要假造外星部落來這般鞭勵自贖,才會從電影裡滿足爽感。

《阿凡達》的可惜之處,或許是對家園樹(納美人居地)沒有多加著墨,以至於在納美人痛失家園的那場戲,觀眾只能目擊掠奪的慘烈,而無法感受到巨大家園樹倒下時的悲慟。電影花了蠻多篇幅,讓觀眾逐漸進入納美人的世界,觀眾透過傑克的分身,與納美部落建立認同,詹公講故事無分文戲武戲,都能行雲流水引人入勝,這是本片的強項,演到片終大決戰的高潮,人類陸空武裝部隊被打到落花流水,戲院裡不少激動的觀眾都吶喊鼓掌起來,人類看著人類被異族海K,雀躍之情還能互相感染,果然《阿凡達》贏過同年度許多商業大片太多了。

《2012》就是少了點情感上的認同,觀眾只能對毀滅與逃難全神貫注,兩個多小時的其餘橋段,都在等待更驚人的終極浩劫畫面,劇終落幕,伸個懶腰就忘光了剛剛的心情。也別拿《變形金剛 2》這種北七電影來比擬,一樣都有優異電腦動畫,但破銅爛鐵打群架、講腦殘台詞,跟潘朵拉異星的生與死,是相距好幾光年的不同境界。

看完《阿凡達》,我倒是沒有網路上大家講的,《與狼共舞》《風中奇緣》Remix 外星版的感覺,反倒一直喚起《教會》《現代啟示錄》的片段,畢竟越戰電影裡毀村滅族的戰爭圖騰:直昇機,實在是太容易與《阿凡達》裡的空中砲艇疊映了。詹姆斯.卡麥隆叫賣一個老掉牙的故事,老調重彈拼湊老影迷的觀影記憶,但也夠誠意地用上完美藝術雕工,無失職地講得流暢如昔,讓我們同情尋回人生的陸戰隊員,讓我們擁抱納美公主的善良,很成功地把追夢與現實交叉穿梭,在劇終前釋出原本不可能的圓滿。

我不確定《阿凡達》出DVD時,會不會有 3D 版本,但我還蠻有興趣,租平面版再來欣賞一次這段潘朵拉異星上的奇幻冒險。是說這片光影卓越,讓我差點追不上那會自動移位、跑近跑遠的字幕,也許我漏掉了不少重要對白吧 :P

PS:
經高人指點,3D 電影字幕應該也要能立體顯示,看起來才不會突兀,所以《Avatar》字幕會避開近處物體,跑到側邊(遠處)去,據說就是為了讓立體影像更圓融。3D 影片的製作觀念,從以前總愛拿突出物體嚇觀眾,強調「這是 3D 電影」,一路摸索終於走到,讓平面影像及字幕,看起來更自然更有立體感的境界了。

以下劇照引自 scifisoundtrack.com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