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很久以前,彰化縣西北隅的邊疆角落,國軍部隊在「一年準備、兩年反攻、三年部署、四年蕩寇、五年成功」的口號聲中,開進線西鄉縣西村。由於這裡是敵軍登陸北彰化的合適地點,國防部因應設立簡易海防陣地於此。民國五十年代,於人煙稀寥的農莊漁村之間,屯守了約百名兵員連隊。

韶光荏苒,彰濱海埔新生地不斷向台灣海峽漫延推進,海岸線猶如滄海桑田般地遠遁數公里外,這個據點已經不再具有戰略價值。戰士老矣,遂由退輔會輔導留守老兵,就地規劃蛤蜊養殖場以供謀生,地方人士稱為「蛤蜊兵營」。

「國家會照顧你們的。」
「黨會關心你們的。」
「黨與國家,乃至人民的福祉都是一體的。」

然而,幸福家園依舊遠在黑水溝彼岸,青天白日國旗始終插不上南京城門,老兵們無力繼續賣命勤王,追隨義師消滅萬惡共匪,轉而必須接受建立第二故鄉的命運,在復興基地的反攻跳板上,飄搖卑微地經營自己剩下來的人生。於是許多令人鼻酸的婚姻在此地締結,娶親媒合對象多為寡殘喑啞女子,兵營南區的十一戶裡,有八戶女方為啞巴、聾子、小兒麻痺、智障,甚至多重障礙者。戒嚴時期的保守農村婚嫁篩選規則,將此地無形中演化為收容身心障礙者的社福機構,以及午夜夢迴時彼此擁抱的心靈庇護所。不棄不離,其實才是滄桑亂世裡最珍貴的「兵營資產」。

直到養殖業沒落,彰濱工業區毗鄰興起,稍有經濟能力的住戶都選擇遷離。蛤蜊兵營淪為十戶九空的衰敗鬼域。老兵並非不死,而是在時代變遷中無聲凋零,面貌姓名逐漸被淡忘,與他們那聽著海濤的諸多難眠夜晚一起遠離。

2007年,在鄉民爭取多年終獲產權移轉,及補助預算的一期工程竣工後,蛤蜊兵營蛻變為線西鄉重點發展的觀光景點之一。以下照片是目前施工單位進度未及(或將及)之處,而前段煥然一新的屋舍跟「毋忘在莒」蛤殼碑,實在整得太新了,我在觀景窗裡看著,快門都按不下去。覺得悠悠五十年歲月,磚牆間迴盪的腳步聲及屋裡的嘆息低語,這所有的故事彷彿全被掃除一空。

還是聽我講古就好了。

2008.彰化.線西
IMG_6710

IMG_6715

IMG_6716

IMG_6717

IMG_6718

IMG_6719

IMG_6720

IMG_6721

IMG_6725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