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有好多年,禮拜六日的晚上,我都在彰化往員林的台一號線上,偶而就會恰巧遇上繞境的隊伍,一開始很詫異於這種行軍式的宗教民俗,看久了逐漸不覺得生份,反而有一種奇特的浪漫認同。
一群有著同樣目的地,同樣信念的朝聖者,在夜晚幽暗的鄉道上走著,有結伴聊天互相打氣的三五成群,也有疲憊落隊或刻意獨行的個人,間歇會有緩緩駛過,掛上鮮明布條跟進香旗,閃爍著紅色警示燈的繞境團車輛,還有沿路民宅擺設的香案燭影,都會讓你察覺到,此刻有別於尋常時日的特殊節慶氣氛。
我總會把機車速度放慢,瞧瞧這些虔誠的夜行信徒,也會勾起一些服役時,行軍過程所產生的幻覺般的回憶。就是那種,四周事物逐漸脫離真實感,視線聽力因為疲憊而模糊鈍化,腦部運算進入休眠狀態,彷彿走進了無止盡的隧道,四下只聽到自己的喘息心跳聲,還有槍托間歇碰撞水壺的迴音。整個人有如被催眠之後,進行集體夢遊的迷離經驗。
那些逐漸陷入沉默,體力逐步耗竭的進香客,會不會也有同樣的「嗑藥般的神隱幻覺」?我當然不曉得,但是朝聖者往往能夠在苦行的過程,聆聽到天籟神諭,也許跟行軍弟兄的元神出竅,有部分說得通的地方吧?
對我這個旁觀者而言,遙遠的回憶,總是能美化記憶,對辛苦的繞境團而言,補償的慰藉,該是在回鑾時的熱情吧?鑾轎所到之處幾乎都是萬人夾道,沿路鑽轎底的長長人龍,濃煙蔽日的蜂炮鞭炮,尤其在最後一夜的彰化市區,引燃到嘉年華式的沸點溫度,搶轎跟護送的雙方陣頭,加上沿途相送的民眾,一起城開不夜鬧到天明。
那一段偶遇進香團,來回彰化員林的日子,已經如朝聖者的散落足跡一般,消逝成風中的回憶。年復一年的大甲媽祖遶境,有時我會在背著相機的假日,隨緣而驚喜地發現,又讓我遇上了隊伍行程,紀錄剎那的光影,還有祈福。
鑼鼓喧天,踴擠的人潮之間,我恭敬地雙手合十。
天上聖母,懇請保佑賜福予,生命中一路伴隨走來的,
這些人,與那些人。
2006.彰化南瑤宮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> |
人間塵埃: 為什麼1988年之後,大甲媽祖遶境終點(折返)站,從雲林北港朝天宮改成嘉義新港奉天宮呢? > |
鎮瀾宮跟盛毅科技合作的 '06.6.9註:該公司已移除此網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