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宜大學創校50週年慶,西文系將於11月25日擴大舉辦系友會,歡迎歷屆師生,畢業系友回首敘舊。
幾年前,有很長的一段時間,假日午後,我總常在家鄉附近的無人田間漫遊,騎機車隨緣地轉入任何一條,看起來適合轉進去的小路,經常騎進沒有出口的死胡同,或是終止在田埂邊的農用道路。我背著相機,在隨緣到達的地點隨機拍攝照片,沖淡對遠方的思念,也種下希望的秧苗,在渠引心情灌溉的田裡。
近日看了一篇,有點浮世繪感受的文章,作者先提及自己年輕(中學生)的時候,曾經頂著颱風天的強風急雨,到員林鎮上某家戲院,觀看史丹利庫柏力克的經典名作,全場觀眾只有三個人,放映師跑下來跟三人商量,風雨這麼大,是否同意停映各自回家避颱風,結果三人看法一致,都想要把電影看完,於是就在外頭颳颱風,裡頭只有三個觀眾的戲院中,電影如常放映。散場之後的三位觀眾,各自消失在滂沱雨勢裡。
這部電影在院線放映的年代已經非常久了,我不曉得這中間經過了多少年,重點是作者在後來的人生路上,竟然巧遇了那夜其中一位觀眾,作者任職傳播公司,跟某位影評人商談節目製作的細節,會後對方不經意提到,自己多年前家住豐原,曾經在某個颱風天,冒雨搭火車到員林看電影,整部片子只有三個人在看,片名正是。
好奇妙的曲折交集,此時存在這兩人心中的,大概除了歲月滄桑與迂迴巧遇的喟嘆之外,也不禁要問,此生是否能夠遇上,那夜的第三位觀眾?作者只有寫到這裡,但我想,人生還在往前走,故事就還沒有結束。
我大嫂在靜宜西文系任教,前天晚上,她跟我說,最近系上要辦校友會,可是寄出去的邀請函大多石沉大海,很多人的通訊地址都已經改變,到時候不曉得真正回來參加的,會有多少人,希望能有更多人,知道這個消息。
我突然想起,颱風夜一起觀看的三位陌生人,如果第三位觀眾,巧會之際讀到那篇文章,我想他應該會樂於重聚,把遺缺的問號填滿。
我把靜宜西文系的系辦活動,貼在這裡,也許各位,或是你身邊的人,正是他們殷切希望聯繫的對象。卸任後的老師,畢業後的同學,各自的人生往前開展,彼此之間卻像稻田裡的阡陌稻列,橫向欠缺的,是觸碰彼此的緣分與聯繫。
2006年的秋天,我依然漫遊在彰化縣內逐區收成的稻田間拍照,有些稻穗黃熟在即,有些稻田業已收割,停好機車走下旱地,蹲低輕輕觸摸收割後枯黃的殘留稻梗,風吹來帶著一絲涼意,秋天的感覺從心底浮起。
東邊田角的稻子,跟西邊田角的稻子,它們之間的心事,低訴話語,應該是透過風來傳遞的吧?
2006.彰化.秀水/福興/埔鹽/二林/芳苑 |
機車主播坦白說: 抱歉了,照片有點多,載圖可能會比較慢。大概是,我在稻浪間載浮載沉的機車歲月有點冗長吧?拍的照片相對就多,選圖之際一發不可收拾...還有,我偷偷夾帶了一張甘蔗田的照片魚目混珠,因為我需要,那種蒼茫遼闊的背景,土地公廟跟台糖鐵道的叉叉號誌,那都是我在本文主題想要表達的意象。 |
2006.12.12更新: 聽我大嫂說,當日到場的約有六十位校友,及其眷屬,場面還算人氣旺盛,謝謝各位。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