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逝去的五月
用逝去這個字眼好像太過沉重,但它真的永不回頭,如果我不去翻尋硬碟裡的這些照片,恐怕我都即將忘記,2007年的五月,除了工作之外,屬於自己的人生,我到底都在做些甚麼。


◎逝去的導演
楊德昌病逝,而他的最後遺作【一一】,也是獲頒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殊榮的巔峰力作,(那是公元兩千年的事情,同年楊被診斷出零期大腸癌),我到現在都還沒看過。因為這部電影從來沒在本地院線放映,直到近年才上架的DVD租售市場也乏人問津,至少我認識的朋友裡面,沒半個提及曾經看過這部電影。

【青梅竹馬】上映的昔時,我記得台中萬代福戲院放映廳裡小貓兩三隻,待散場後走到外頭吵嚷街頭,還在想著侯孝賢/蔡琴(分飾男女主角)的對話,女人希望婚後移民到美國,把希望寄託在遠方,男人黯淡地說,去美國也沒有用,然後皺眉默然。一句話道盡鄉愁與苦悶孤島環境的糾結。那是個社會群體希望潰散的外移時代,也是我在補習班當重考生的慘綠時期,所以我一直都還記得這對話,在電影院裡好像聽到了自言自語一樣。

當時心裡覺得,這該是那一整年裡,所看過印象最深的國片了。沿公園路走回宿舍的途中,滿腦子都還停格在,劇終前男人被騎DT(那時候我最嚮往的夢幻機車)的年輕情敵捅了一刀,血流不止頹坐在路旁廢棄電視機前,男人彌留之際彷彿看見,眼前電視螢光幕上播出自己童年,少棒凱旋歸國遊街的盛大實況,如煙迷離而又寫實貼近心靈的沉重結局。

後來聽說該片票房慘澹,放映四天匆匆下片,連一個禮拜都撐不過。這種比心酸的紀錄,大概只有近年吳宗憲與朱延平合導的【人不是我殺的】,全台票房總收入八千元能夠比擬吧?蔡琴說,時間會還給他(楊導)的作品一個公道,這是真的,【青梅竹馬】到現在還有人記得劇情,【人不是我殺的】卻沒幾個人知道。

之後的【恐怖份子】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】【獨立時代】,反而我的觀感就沒那麼「衝擊」,不再「正中下懷」了,也許是年事漸長,太嚴肅太沉重的電影題材會讓老骨頭腰酸背痛,一整部看下來,散場只覺鬆了一口氣,順便把咀嚼劇情的念頭給拋在背後的電影院裡了。

前幾年某夜在旅途投宿的飯店裡,電視頻道切來切去,重看了舊片的片段,沒記錯的話,是【恐怖份子】這部。片子裡有位飾演攝影師的年輕人,前後每次出場都只背一台單眼相機,連背包甚至小小的袋子都不用帶,我瞅著自己腳邊偌大的攝影背包,心裡很不服氣,這攝影師每次出任務到處跑,都兩手空空只吊著台相機,好歹你也塞捲底片讓牛仔褲鼓起來,不然就換台小型點的街拍隨身機,總之就是認定這樣的電影語言描述,說服力薄弱,轉台不看了。

不看了,那一夜覺得,人生是人生,電影是電影。兩者之間有距離感。

這一夜我看到電視上,賴聲川說,楊德昌能夠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獎,那是比奧運金牌還要艱辛的榮耀。倏然挑起心底的一些想法,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,想到自己這許多看電影的年頭,也盡看諸多名導巨星的起伏殞落,他/她們不見得要討好,說服每一位觀眾,但都得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盡職的角色。不管是劇中或是劇終,時間總會留下註腳的。

楊德昌。1947-2007
《光陰的故事》 [1982]
《海灘的一天》[1983]
《青梅竹馬》 [1985]
《恐怖份子》 [1986]
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 [1991]
《獨立時代》[1994]
《麻將》[1996]
《一一》[2000]
參考來源:藍祖蔚【流星墜落】【照片往事】


2007.彰化.芬園IMG_0255

2007.彰化.大城IMG_0313

2007.南投.杉林溪IMG_0425

2007.彰化.芬園IMG_9851

2007.南投.名間IMG_9865

2007.南投.中寮IMG_9871

IMG_9873

2007.南投.魚池IMG_9878

IMG_9886

IMG_9917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horn 的頭像
    alhorn

    BB機車電台

    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2) 人氣()